淇县地图,淇县地图全图

ysladmin 15 0

殷墟考古在安阳,可为什么有人说,史书上说的故商墟在鹤壁淇县?

史书上说的殷墟,指的是淇县的朝歌。今天说的殷墟,指的是安阳的殷都。之所以后世对这两个概念比较混乱,是因为商朝曾经多次迁都。

一、商都的变迁

商朝在建立之初,定都在了“亳”,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商丘。后来,由于商王朝继承制度的缺陷,在王权的交替中,内斗不断,史称“九世之乱”。再加上黄河水患频发,所以商朝前前后后一共迁都13次,称为“前八后五”。到了第19代商王盘庚的时候,他把都城迁到了北蒙,这之后,商都才稳定下来。北蒙也叫“大邑商”或者“殷”,在今天的河南安阳。北蒙南面40公里处,也就是今天河南鹤壁的淇县,有个“朝歌”,相当于商朝的陪都。武王伐纣,攻打的就是朝歌。朝歌也叫做沫邑。

淇县地图,淇县地图全图-第1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为什么会有殷墟的争论

殷墟也叫“商墟”。商朝灭亡以后,人们把商朝的故都“殷”,称为“殷墟”。《史记》记载,“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就是周公旦把他的弟弟康叔封在了黄河和淇河之间的商墟,建立了卫国。而20世纪初,考古学家对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发掘出了宫殿、王陵以及宗庙的遗址80多处。因为此处是商朝的遗址,所以就把此处称为了“殷墟”。那么,这两个殷墟,说的是同一个地方吗?

三、殷墟到底在哪里

淇县地图,淇县地图全图-第2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记》让说,故商墟在黄河和淇河之间。我们翻开周代的地图,朝歌就坐落在黄河的北岸。黄河从朝歌的西边过来,在朝歌的南侧,拐头向东北方向流去。而淇河在朝歌的西面,从北往南流过。显然,《史记》上说的“故商墟”,指的就是淇县的朝歌,而不是安阳的殷。东汉的学者宋忠说,“卫,即殷墟定昌之地。”现在淇县的县城里面,还有“定昌”这条街,所以“定昌”指的就是朝歌。唐代的历史学家颜师古,说的更加明确:“殷墟,汲郡朝歌县是也。” 所以,《史记》上说的“殷墟”,和我们今天安阳的殷墟遗址,说的并不是一回事,也不是同一个地方。

那么,事情就很清楚了。史书上说的殷墟,指的是河南淇县的朝歌。今天说的殷墟,指的是河南安阳的殷都。

老狼就是鹤壁人,

淇县地图,淇县地图全图-第3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朝歌是今天河南省鹤壁市下辖的淇县,在鹤壁市新区的南边,新市区北边就是安阳汤阴县,再北就是安阳市区了。。。

朝歌(淇县)曾经是中国商朝的国都,三千多年前商朝的武丁大帝是朝歌这座城市的奠基者,

商王盘庚时期迁都于殷,武丁、武乙、帝乙、帝辛(纣王)四个帝王以殷为都,这个时期大部分都在今天的安阳市,

到了纣王执政时期,将安阳殷都扩大至于沬(正确发音为mei,不是沫,一定要认清楚)邑,大修离宫别馆,称之为朝歌。在作为商纣王的国都时期,朝歌由此达到鼎盛。

商王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在位三十年。

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武王称其为“纣王”,部分文学小说则称其为“寿王”,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他在公元前1105年―前1046年在世,建行都于沬,改沬邑为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

也就是说,在帝辛(纣王)这个时期,安阳仍然是商朝国都,只是将都城范围扩大到了沬(淇县),沬是做为行都存在的。

朝歌作为地名是最早在先秦诸子中的《左传》最先把朝歌同商的都城联系起来的。

司马迁的《史记》卫康叔封卫和牧野之战的记载,确证了朝歌作为商朝都城的证据。

《史记》以后多有文献也直称朝歌为商都,《汉书》是现存较早记载朝歌为商都的文献。《帝王世纪》明确了帝乙迁沬的故事,帝乙的子王,即帝辛(后世称纣),也把朝歌作为都城。

商朝后期,武丁由西亳迁沬,建立沬都,是为武丁城。

唐《史记正义》记载“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后武丁迁北蒙,沬都废置。其后武乙迁沬,文丁又都之;帝乙迁沬,纣又都之。后来殷纣王就武丁城扩而大之,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

近现代的大量考古证明,沬(淇县)是做为商都存在的,它是殷墟文化群的一部分,它见证了商朝亡国的最后时刻。


西周时属于“超级大国”的卫国,为何会在春秋时迅速没落?

在此消彼长、成王败寇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上百个诸侯国家在那里竞争、制衡、蚕食、劫掠。在那个年代,小国寡民活着尚且艰难,能在列强卧榻之侧独树一帜、发愤图强,实属不易。

是的,这里说的就是卫国。卫国第一代国君是周文王嫡九子康叔,相传41为国君,国家存在907年,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姬姓诸侯国。卫国不弱,历史悠久、人才济济,但是却没有成为一等强国,其主要原因除了大量人才的流失,还与卫国频繁的内乱息息相关。

吴王的弟弟季札曾评价卫国“卫多君子,其国无患。”可见当时的卫国堪称“君子之国”。

战国初,魏国最先开始变法,野心勃勃的魏文侯重用卫人李悝,在国内进行变法图强;重用卫国吴起在军事上进行改革,建立武卒制,训练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重甲步兵魏武卒,最先在诸侯间称雄。

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图强,夺取了当年被魏国侵占的数百里河西之地,从此弱秦成为了强秦。商鞅也称卫鞅,同样是卫国人。

秦国质子异人质于赵国邯郸,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时见到了异人,深感奇货可居,于是在异人身上进行投资,最终扶持异人登上秦国王位,而吕不韦也成了秦国一人之下的丞相,权倾朝野,吕不韦更是如假包换的卫国人。

燕赵多悲歌,面对强秦虎狼之心,燕国太子丹在豪侠田光的推荐下结识了游历燕国的卫国人荆轲,自此有了易水边上的一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以上人物随便一个都不是等闲之辈,卫国多君子,此话果然不假,由此也可以理解当年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为什么光是在卫国就待了十年。

周平王东迁之时,作为周王室至亲,卫武公曾出兵助周王室平戎,卫国也在武公时期一度强盛,成为了诸侯的首领之一。后来时光流转、时事变迁,卫国内乱不止,卫宣公私通父亲小妾,又强抢儿媳,因害怕儿子报复,就派人杀了儿子。又有卫懿公好鹤等事情,这样的卫国怎能强大?

卫国有着众多的人才,倘若卫国历代国君有战略眼光有胆量气魄,能知人善任,相信卫国也是可以特别牛叉的,只可惜人才流失,内乱频仍,才最终未能成为号令天下的崛起大国。


标签: 淇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