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会不会地震?
以北川-汶川-康定-小金河为界,该界以东为扬子地台,以西是松潘-甘孜地槽区。成都平原虽然邻近龙门山断裂带,但却属于地址上十分稳定的扬子地台(即华南地块)。四川盆地从侏罗纪-白垩纪喜马拉雅期(约 1 亿年前)构造活动结束海侵、成为陆地后,就进入稳定的地台发展期,期间,龙门山在中生代和早新生代(约 6500 万年)形成。距今 2 百万年左右的新生代第三纪发生新的强烈地壳运动形成青城山脉,这是距离成都平原最近的最后的造山运动,但成都平原本身没有重大地质构造活动发生。在西部山区相继隆起后,成都平原由龙门山前出口的岷江、湔江、西河、南河等八条主要河流所堆积形成的洪积冲积扇联合而成。四川盆地作为龙门山的前陆凹陷充填了一套中生代陆相碎屑沉积,其中成都平原最高沉积厚达 8000~10500 米,从一个侧面证明其悠久稳定的地质历史。
除西面断裂带外,成都平原南面和东面地质相对稳定。成都平原西南面的浦江至新津断层带长度约 80 公里,规模较小,在该断层带曾经发生过两次 5 级左右地震,构造活动不明显;成都平原东面的龙泉山褶断束,断裂规模约 90 公里,过去 200 万年未有显著地质活动,已被风雨侵蚀成为台地和浅丘。
成都平原的地质构造是在很硬的岩石上覆盖了一层厚厚以泥土为主的沉积物。据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纪花岗石结晶基底,成都平原岩层十分坚硬。之上有杂填土,平均深度约 5-7 米和沙卵石,平均深度约 7-10 米。由于杂填土、
沙卵石都比较“松软”,其间有很多小的缝隙,因此对地震波具有较强的消耗能力,可以很好地保护其承载的建筑。尽管西边断层很多,但是地壳运动的能量往往在断层上释放,而坚硬的岩石的抗震作用和泥土的缓冲作用,可以显著的减小地震的破坏。所以成都虽然紧邻地震多发带,但历史上没有地震破坏的记录。
四川一日3起地震,已造成多人遇难,地震前,会有什么预兆?
地震前的预兆先不说,插曲几段个以前发生的真事:
记得我读初一时,有个老师课堂上说如何发现地震,是在晚上睡觉前在饭桌上放一碗水,早上起床发现碗里水晃荡出来,说明地震了。
我当时深以为然,现在知道那不过是事后发生的事,有征兆也于我们没任何用处,也与本题无关。
但在18岁左右的时候,听同学说她老家发生了一个真实的事件:
她家住在较为偏僻的山区,也就是曾经剧烈地震个的那地方。而且是发生在早于大地震之前的很多年前的一天。
这天一个老农民赶着牛车沿着弯弯绕绕的曲折山路往前赶,这山路一边是蜿蜒河流,一侧是怪石耸立的陡峭高山。一时间牛突然不走了,这老农又是催促又是牛鞭抽打,可这牛就是不走,好吧,你不走老子来拖着你走,没办法老农从后面转而跑到前面来,拖着牛的鼻子用力往前拉,他这边用力拉,那牛偏是不肯走一步,牛的蛮力来了,一个老人是没啥办法的,双方一时原地僵持着,突然,山上传来“轰隆”一声滚下来一块巨石,一头砸在老农头上,老农即刻身亡,离他几米远的后面牛侥幸逃过一劫。
通过这件巨石滚落的小事件该知道了吧,动物有感知,有先兆,千百年的进化让它们感觉器官特别灵敏。
而相当对于地震这种震动剧烈的造山运动,动物更是早就提前知晓了,只是我们人类的感知系统不灵敏而已,不过现在随着科技进步,我们也可以通过先进手段或者检测仪器可以提前预知了。
标签: 成都2分钟前地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