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有什么意义?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皇帝封禅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
古人形容“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五岳之长”。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相传黄帝曾登过泰山,舜帝曾巡狩泰山。商周时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脚下建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界建齐鲁;传说中秦汉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前219年)、秦二世、汉武帝(前110年、前109年、前106年、前104年、前103年、前98年、前93年、前89年)、汉光武帝(56年)、汉章帝(85年)、汉安帝(124年)、隋文帝(595年)、唐高宗(666年)、武则天、唐玄宗(725年)、宋真宗(1008年)、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纪功。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利用一些神话传说来达到对民心的笼络,稳固自身的政权!
要说起来,比起现代人,古代人还是很有追求的。就比方说,对于武将来说,他们追求的就是封狼居胥,亦或者是燕然勒功,这在他们看来是自己的本事的体现,也是自己对功勋最大的追求。那你可知道,对于帝王君主来说,他们最想要做的是什么吗?其实,对于君主来说,他们想要追求的,就是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这个名词其实已经由来已久了。在史记中,对这个词就有解释,说这个词是指在泰山上筑土设坛祭天,封是指报天的功劳,而禅则是指在泰山上报地的功劳。总的来说,这样仪式其实就是古代君主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统治,表达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然后做的一件大的礼仪之事。
历史上进行过泰山封禅的帝王不多,仅仅有六位。最早的一位自然是首创皇帝的秦始皇了。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专门来到泰山。他召集了齐鲁等地的儒生大概七十多名,想要在他们的见证下,进行封禅的仪式。但是,当时的儒生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却纷争不断,使得他们的计划难以实施。这之后,秦始皇没有再等,反而是选择了用秦国祭祀的礼仪进行泰山封禅。
这一次的泰山封禅,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三年之后的一场见证。而这场仪式的出现,就是为了歌颂秦朝的功德,更是赞扬了秦始皇的统治,以及宣扬秦始皇统治的合法性以及一种公正性。其实,不只是秦始皇,其他六位帝王进行泰山封禅的目的都基本是这个样子的。除了秦始皇的封禅之外,汉朝有汉武帝以及汉光武帝的封禅,唐朝有唐高宗和唐玄宗的封禅,这之后,最后一位进行封禅的君主就是宋朝的真宗皇帝了。
其实,泰山封禅对于帝王来说,是有很大意义的,这是一场大的典礼,但同时也是一场帝王用来巩固政权,炫耀政绩的活动。泰山封禅之所以会出现,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而这份敬畏带来的,就是各种祭天告地的活动。而这其中,又一这一场泰山封禅最为郑重了。只不过,从宋真宗之后,帝王们再来泰山,也只是举行祭祀的仪式,不再进行封禅了。
至于为何只有这六位君主去封禅,其实还是因为这个封禅太需要郑重了。唐太宗想去,但是大臣还是阻止了他,让他被迫放弃。而宋真宗的封禅,则被后世君主看作是拉低封禅档次的一次活动,所以,后世的君主再也没有到泰山进行封禅的。
封禅泰山,代表着中国古代皇帝的最高荣誉。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地。
所谓“封”,指的是受命于天,即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所谓“禅”,则是指的受命于地,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这一套极其纷繁复杂的流程下来,彰显的是皇帝对个人品德和功业的高度自信,以及国家治理达到顶峰。
那么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皇帝完成过封禅大典呢?传言上古三代(夏商周)即有仁君行此礼,而第一个封禅泰山的皇帝则是大名鼎鼎的始皇帝嬴政。在他之后,封禅也成为了一项极其具有政治意义的活动。能完成封禅的,大多都是大名鼎鼎的伟大皇帝: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汉光武帝封禅泰山;
麟德二年(665年), 唐高宗封禅泰山;
开元十三年(726年),唐玄宗封禅泰山;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封禅泰山。
除此以外,女帝武则天曾于称帝后封禅过嵩山。对于这一举措,支持她的人认为她是不拘一格,不走寻常路;而不喜欢她的人则认为这是她心里有鬼,不敢去丈夫曾封禅过的地方再来一次。
除了这六位皇帝以外,其他伟大的皇帝如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玄烨,都未尝敢封禅过泰山。自信如清高宗弘历,也只是来泰山“旅游”而已,并不敢于此封禅。
标签: 中华泰山封禅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