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临江仙》外,《三国演义》里还有哪几首古诗让你印象深刻?
三国演义中传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也有精彩的文章。但是其实书中也有很多作者以旁白的方式插入的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对书中人物事件有着客观深远的评判意味,这里主要说一说这些几乎没有名字却让人读之不忘的旁白小诗。
“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其一就是刘备当初寄人篱下,在与曹操青梅煮酒后每日心惊肉跳的时候,以拦截袁术为由星夜脱身。此处文中云后人有诗叹玄德曰:“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这里的最后一句有深深的暗示。前面曹操既已说了刘备为当世之英雄,却还是一时大意将他放走,后悔不及。此后,刘备才真正开始了他走向蜀国崛起的道路,天高海阔,不受羁绊。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其二便是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的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嘱咐其弟诸葛均
勿荒废田地,待他功成后回来归隐。此处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此时的诸葛亮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正将大展经纶补天手,以为已经为自己的将来做好了全部的规划。可终归人算不如天算,不能强也,每当看到这里,前面他在隆中对提到的宏图就顿时失去了颜色,只余下一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回荡在耳边,惜哉!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其三是在当阳长坂坡时,子龙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浴血奋战后终于将刘禅救出。后人有诗赞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这里其实和电视剧的插曲“当阳常志此心丹”的歌词放在一起更有感染力“匹马单枪出重围,英风锐气敌胆寒”。真的是将常胜将军赵子龙的神威描写的淋漓尽致。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四在周瑜箭伤反复崩裂后,最终一病不起,逝于巴丘,临终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后人有诗叹曰:“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虽然正史有说明周瑜实是完全因病去世,并非斗智生气所致。但抛却外因,这里的诗确是将两位棋逢对手的谋士的无奈写了出来,只有诸葛亮能听懂周瑜的长河吟,虽惺惺相惜,但奈何各为其主,读过后很能体会到周瑜那种即痛惜又不甘的心情。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其五其实不算是诗,是关云长遇害后,文中写到后人题一联于其庙云:“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关公一生,忠肝义胆,当真是从不愧于青天。一世英雄,最后无奈败走麦城,龙困浅滩,实是令人扼腕叹息,反复诵读,关公之影宛若仍在眼前,是那岁月带不走的姓名!
注:以上顺序为在书中出现顺序。图源网络,侵删。
话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天下不归蜀国呢?
我来说下我粗浅的理解吧。
首先,这句话说的是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并没有说得二可以得天下。有时候,可能会产生别的化学反应。
其次,这句话出司马徽之口,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包括徐庶都是荆襄人士,都是好友。不排除有互相商业吹捧,提升价值的嫌疑。也不排除三人成虎的可能。
再次,当时的情况对于刘备团队来说,局势不是很有利。大环境不好,北面曹氏集团土地多,钱多,兵多,谋士多,虽然有部分蛮夷外患但都触及不到根基,而且多数都被平定。南面孙氏集团,钱多,物产丰富,内部团结稳固,且地形多河流湖泊,利于水战。而刘备集团,得到诸葛亮和庞统的时候,只有借来的荆州和南阳边上数县之地,兵不过几万,而且接手的土地大多都经历过战乱,需要修生养息。如果没有后面的杨松献图,刘璋邀请入川抗击张鲁,更本没有发展的空间和格局。
最后,时也命也,刘备集团后期内部也派系林立,内忧不断,君图享乐,臣子争权,后期巴蜀派的李严和荆襄派的诸葛亮,表面和和气气,背地里却互相拖后腿。
巴蜀本为安乐地,当初高祖都差点不想出来,更何况400年后的刘备呢。巴蜀之地,易守难攻,却很难打出来,出兵容易,但粮草不济。加之当地少数民族多,未经开化,没事就出来闹腾一下,没事打打游击战,弄的很是头疼。
总结,如此内外环境,如何能一统天下。
谢谢邀请。
《三国演义》有一句流传后世的话叫做“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这句话在后世的知名度有多高?凡是稍微知道点三国的,没有人不知道这句话。问题回来了,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真就有那么厉害?其实说白了,这不过是当时,一群在荆州不得志的文人互相之间的吹捧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当时的人物对象和时代背景: 人物对象是谁呢?换句话说就是说这些话的人都有谁?这句话中的两个主人公又是谁?这些我们应该都知道,卧龙凤雏代表诸葛亮和庞统,说这些话的人分别有徐庶、崔州平、石广元等人。 那么这些人所处的背景时代是什么? 在北方有两大军阀,袁绍和曹操,他们之间手底下人才众多,尤其是官渡之战曹操剪灭袁绍之后,更是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冀、青、幽、并、徐、兖、豫,六州之地的人才已经悉数归于曹操帐下。 荆州刘表的帐下又有蒯、蔡、黄、庞四大家族的人员分布朝堂;江东孙权又有东吴门阀以及逃亡江东的避难人士,这些人又支撑起了一个孙吴割据政权;益州刘璋和汉中张鲁更不用说,主子本身没有什么大志向,而本土集团又不会允许外来人员分夺他们的固有利益。
剩下的就是一些中国战区之外的小股势力,诸如凉州的韩遂、马超,辽东的公孙康等割据政权。 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生存的人员,不管是他们看上或者看不上的主子,不管他们投靠谁,也只能被赏赐一个小到毫不起眼的官职,从此按部就班直到退休,因为不管哪一方政权,朝堂上的固有利益已经被世家大族所牢牢占据,他们根本不可能允许一个空降的外来人员分夺他们的蛋糕。 这对于志在九霄,想要鲲鹏展翅,名垂青史的诸葛亮的那些朋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留给他们的选择就是,投曹不是,投孙不是,投刘(刘表)也不是,然后愤懑之余就经常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然后聊着聊着就编出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狂语,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群不得志的文人吹捧、取笑、欣赏而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这是一群怀才不遇的知识小愤青。 所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真没三国演义和后世传的那么厉害,那么神乎其神。一个评论在每一个时代想要站住脚,就必需得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才评论才行,就当时情况来看,诸葛亮、庞统的能力别说得到外界的认可,就是外界都压根儿不知道,世上有卧龙凤雏这么一号人。 卧龙、凤雏有才固然不假,但是并没有后世流传的那么厉害,我们以此评语来估算一下曹操、刘表、刘备、孙权听到这么一句话的心里反应。 他们刚听到这句话时,肯定会无一例外的感到惊讶,毕竟卧龙凤雏不是什么人都敢以此自居的,惊讶过后就开始进行冷静思考,卧龙凤雏是谁?家居何方?年龄多大?生平业绩?谁评论的这句话,一系列问题就会涌上他们的脑海,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一群小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而已,然后忘掉。 至于诸葛亮能被刘备相中并三顾茅庐,那是因为当时的刘备没有可以选择的筹码,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决定试试,结果第一次没有见到,第二次还是没有见到,这种挫败感就加大了刘备的好奇心和征服欲,第三次见到后,诸葛亮也就顺理成章的出山,最后也才开始真正走入人们的视线。
标签: 西和县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