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今年力争空气质量排名退出后20位, 你怎么看?
北方人表示,西安就算了吧。
众所周知,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
西安关中是我国最典型的“马尔萨斯陷阱”存在地区。
纵观历史:
1、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
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
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
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
2、果然,民国18年,陕西西安关中地区再次发生大饥荒。
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大饥荒,又名“民国十八年年馑”。
陕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
实际上民国十八年年馑从民国十七年就开始了,据近代大量史志和报刊资料记载,民国17年(1928年)陕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麦歉收,秋未下种,冬麦亦无透雨下播。民国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严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多年老树大半枯萎,春种愆期,夏季收成不过二成,秋季颗粒未登,饥荒大作,草根、树皮皆不可得 ,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通衢、流离逃亡,难以数计。
长安、武功、凤翔、扶风、乾县、岐山、眉县、兴平、咸阳、临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阳、宝鸡、陇县、澄城、淳化、长武、褒城、礼泉等县为重灾区。全省940余万人口,饿死者达250万人,逃亡者约40万人,有20多万妇女被卖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东等地。
没有人是傻子。这也是为什么,不说郑州、兰州,就是甘肃天水房价都比西安高的原因。
今天立冬,大太阳天气,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有这么一句老话嘛,叫做"不怕重阳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相信很多人看完了,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重阳的雨都不怕,为什么会怕这立冬后的晴天呢?
其实啊,"不怕重阳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这句话是农民们用来预测未来一年的天气如何的,不少农民预测明年适不适合种地、适合种什么都是靠的这句话,所以说就算是在重阳那几天连着下雨,也没立冬这一天的天气受农民们的关注啊。要是在立冬这一天,天气特别的晴朗,那么农民们就会预测未来的一年会是一个干旱的一年。但是要是在这一天下雨了,那么明年就会是雨水充沛的一年。
不仅如此,很多农民也是靠这个来预测今年冬天的收成啊,在南方不少地区在冬天也会有耕种,如果立冬这一天比较温暖,很多农民都会预测这一年的冬天,天气都不会特别的冷,可是这冬天不够冷也有好有坏,好的是不会冻坏庄稼。可是坏的是,这冬天的天气虽然冻不死庄稼了,那也冻不死农地里的这些坏虫了啊。这些坏虫不能够被杀死,那么这不仅会影响今年冬天的产量,就连来年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啊。看来立冬这一天,对农民来说也是这一年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天啊。
这句话可能在现在看起来,好像有点悬,毕竟着未来一年怎么能靠这一天的天气就能够预测出来呢。但是实际上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好像很离谱的样子,实际上还真的是挺准的,每年农民们都是靠这句话,也能将明年预测个八九不离十。其实能够预测的这么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当时的人们可能只是靠着这句上头传下来的老话预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也不知道,其实这句话可是蕴含着和大气气流相关的地方呢。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啊,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我们这么先进的设备和研究,只是通过平时的经验和总结,就能够发现这么多的规律,也真的是难为他们了啊。
农民们虽然害怕这一天的温度过于极端,但是在城市里的人们就没有那么多考虑的了。虽然在立冬的时候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供暖,但是大家还是会把自己裹得暖暖的。不过这天气的问题,岁农民们的影响可是太大了,毕竟大家都是靠天吃饭的,天气善待他们不过度"哭"也不大量"火"的,那么这一年的收成也就有保障了,但是就怕这天气闹得太厉害,所以说靠天吃饭的农民,还真的是不容易啊,毕竟不可控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这种地真的是有点和天气打赌的成分在里面啊。
标签: 浦城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