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白龙王庙,泰国白龙王庙地址

ysladmin 18 0

历史上有哪些疑似拥有超能力的人?

佛图澄,一位被正史记载的神人,著名的高僧。

佛图澄是西域人,他具体是西域某个小国的人还是来自印度,这个难以考证了。但他肯定是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到中国的时候据说他已经七十九岁了。

佛图澄来到中国的时候,正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天下大乱,刀兵四起。当时在中原称帝的是石勒创建的后赵国。石勒死后,著名的杀人魔王石虎当了皇帝。石虎是中国历史上绝对可以排进前三名的变态杀人魔。而佛图澄当时就在这个杀人恶魔的身边“弘扬佛法”,真可谓是与狼共舞了。

泰国白龙王庙,泰国白龙王庙地址-第1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佛图澄能背诵几十万字的佛经,他到处主持修建寺庙,传播经卷,忙得倒也不亦乐乎。石虎那么能杀人,偏偏对佛图澄十分尊重,佛图澄说的话,往往石虎能听得进去。

而佛图澄就多次显示他的“神迹”。据记载,佛图澄有一次和石虎在洛阳谈论佛经。忽然佛图澄说道;“不好,幽州着火了。”说着,佛图澄拿来一杯酒,喝到嘴里,向着幽州的方向喷去,然后笑着说道:“好了好了,火已经让我喷灭了。”

石虎将信将疑,派人到幽州去打听,那人回来报告说:“前些天真的着火了,火势特别大。后来忽然天降大雨,把火给浇灭了,雨水中还有很大的酒气。”

泰国白龙王庙,泰国白龙王庙地址-第2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石虎听了,愈发地对佛图澄佩服得五体投地。

佛图澄用麻油和胭脂混在一起,涂在自己的手掌上,那手立刻就会变成显示屏,可以现场直播千里之外正在发生的事情。石勒当政时,有一天佛图澄用“现场直播”告诉石勒,说他的死敌刘曜已经被抓住了。大家在他的手掌上果然看到一个人正被五花大绑起来。后来,石勒收到报告说刘曜真的被抓住了,一推算时间,正是佛图澄“现场直播”的时候。

佛图澄左胸上有一个小洞,用棉花塞着。如果拔下棉花,就可以从里面把肠子掏出来,洗干净之后还可以塞回去。到了晚上,如果没有灯烛,佛图澄拔下棉花,胸口的小洞里就会发光,满屋子通明。

泰国白龙王庙,泰国白龙王庙地址-第3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佛图澄一直与石虎这头真正的吃人恶虎相伴,一直受到尊重,顺利地完成了普及佛法,传播佛学的任务。他死的时候据说已经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了。

下面的图就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描绘的佛图澄千里灭火图。

一辈子几乎没打过败仗的人,不知道算不算拥有超能力!

历史上,号称“不败战神”的将领少之又少,却并非没有,比如吴起、韩信、卫青、孙武、霍去病、李靖、岳飞……

这些“战神”一般的将领,少则距今800年,多则距今2000年。他们一辈子到底打了多少仗,无人知晓,但是记载史书中、传在百姓间的只有四个字:战无不胜。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从这一点来讲,这些将军真的“战无不胜”吗?不好说,至少,近代史上将星如云,从未听说哪个将军说自己战无不胜,原因很简单:离得太近了,很多参与过战争的人甚至都还在,败绩藏不住啊!

这其中,就包括用兵如神的毛主席。

“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

这段话,是毛主席于1956年,八大预备会议上所说。

毛主席一辈子就打了4场败仗,少吗?不少,很多将领打了一辈子败仗,就再也没机会打败仗了;多吗?不多,主席的死对头蒋介石后期打一场败一场,连着打了十几年败仗才被赶到台湾,真真“帅才”呀!

一生打了四场败仗的毛主席,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败的呢?

其一,1931年的高兴圩之战。红一方面军向高兴圩的国民党第一军团发起攻击,敌强我弱且不占地理优势,在攻打了8天之后,击毙敌军2000余人,终因地形劣势失败,红军阵亡780人,受伤1500人,损失惨重。

其二,1932年的水口圩之战。红军集中4个团进攻国民党军3个团,红军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快要结束战斗时,敌军又有增派8个团抵达水口圩战场,因红军未得到此消息,战局被扭转,导致红军大败。

其三,1935年的土城战役。土城战役与水口圩战役相似,也是在占优势的情况下,被敌人突然增派兵力(当时红军3.7万人,敌军40万),导致大败。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寺为什么叫寺,庙为什么叫庙,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把寺、庙两个字连起来一起说,这是习惯。其实,寺和庙是不一样的。寺和庙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不同:一,它们供奉的对象不同;二,它们用途不同;三,它们的文化传承不同;四,它们的发源地不同。

我国受佛教影响比较深远,因此,寺供奉的主要是佛像、菩萨像。

而庙,则供奉的是现实中故去的祖宗、社会贤哲、鬼神三种。

第一种:老百姓的家庙,也叫宗祠。在皇家,叫太庙。

第二种:社会贤哲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一个人生前在社会上辉煌,值得人们敬仰,死后只要被立庙供奉,那就相当于由原来的人,变成为神了。比如孔庙、关帝庙、武侯祠、张飞庙、岳飞庙、武成王庙等。

第三种:就是供奉传说中神祗的庙。如山神庙、土地庙、河神庙、海神庙、龙王庙、城隍庙、财神庙、五爷庙等。

所谓寺,主要是佛教弟子居住、生活、修行、学习的场所。寺里,通常有一个住持大和尚,也叫方丈,下面若干负责具体分工不同的有资历的和尚,在管理寺里普通的和尚、各项事务。

寺,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佛家女教徒居住、生活、修行、学习的地方,一般叫尼姑庵,有时也叫寺。比如五台山的南山寺,住的就是尼姑。

寺,分官寺、私寺两种。官寺,是由官府修建的,规模一般都很宏大;私寺,是由私人单独出资或大家集资修建的。

而庙,里面的僧侣一般很少,有的庙里干脆就没有僧侣。大部分的庙,也只有一个神像,经常会有人来进行祭拜,求神保佑。

比如我们在某些古代小说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某人家里有事,或者家人病了,他去一个庙里求神佛保佑。这时候,他会在神像面前发誓许愿:“求神佛保佑,如果如果这件事能成,我愿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在当今生活中,我们常把“寺”和“庙”连在一起来用,用“寺庙”这个词来指僧人居住的场所或是烧香祭拜的地方。但其实在古时,“寺”和“庙”完全是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别很大。那到底差别在哪里呢?下面我们便来看看:

其实“寺”最早的时候是一种国家机构,它是汉代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办公的地方,经常看古装历史剧的朋友们,想必对大理寺、太常寺这两个词定不陌生。这些机构也多被后续各朝所沿用或是有所变动。

后来,“寺”在原本的意思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含义,用于指代佛教建筑。这事儿还得从东汉的汉明帝说起。话说汉明帝时,曾派使者到天竺追求佛法,天竺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听使者讲完来意后非常高兴,二话不说,骑着白马驮着经书和佛像便来到了京都洛阳。

到了后呢,被暂时安排在了一个叫鸿胪寺的地方,因为这鸿胪寺在当时是专门负责接待外宾和掌管朝会礼仪的机构。但一直住在这里也不是事儿啊,必定人家是自己请来弘扬佛法的,是要常住的,于是汉明帝便下令在洛阳附近建造一些新的房屋,专供两位高僧居住和讲佛所用。

因为说到底也是为了款待外宾用,于是顺应当时的习俗,也把这些地方叫作“寺”,同时又因为两位高僧及所带的经书等都是白马驮来的,便给其命名为白马寺。后来慢慢地,这“寺”便多了一层含义,用以指代佛教建筑。

再后来,随着“寺”被作为国家机构的现象越来越少,到清朝时基本已无,便只剩下” 佛教建筑”这一层含义了,基本跟我们现在常说的“寺庙”意思相同。其内部主要居住僧人,供奉着佛像和菩萨。

“庙”的出现时间其实比“寺”要早,又可称为“宗庙”,最初是指帝王或贵族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帝王祭拜的叫“太庙”,贵族或是其他有钱有势人家祭拜的叫“家庙”,有点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祠堂”性质。

儒家思想得到推广后,在其尊崇先贤圣人的精神指导下,又出现了祭祀孔子等圣贤的文庙(如孔子庙)和祭祀关羽等武将的武庙(如关帝庙、岳庙),并且慢慢的平常百姓也开始融入到祭祀的活动中来。

后来,随着社会生活和文明的发展变迁,人们的精神寄托更加多元,“庙”所承载的对象不再只限于先祖、圣贤和武将,又增加了某些神灵,如从此时开始出现的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等。

总的来说,庙的建立主要是为了人们对先祖、圣贤进行追思缅怀和对神灵进行焚香祈祷,借以表达自己的忠孝、信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标签: 泰国白龙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