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圣寺,怀圣寺光塔

ysladmin 22 0

为什么说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

曾有这么一句话: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这里几乎集合了全部的教派,因为泉州又被誉为“宗教博物馆”。 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泉州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犹太教和拜物教等,总多的宗教柔和在这个小城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

简单说两个宗教:

一、早期基督教的墓顶石

1856年英国长老会从厦门派传教士分两路到泉州市区和晋江安海传教。1864年美国卫理公会进入永春、德化传教。1866年英国伦敦公会进入事安传教。教会在泉相继创立南街医务诊所、惠世医院、惠世护土学校、永春医院、惠安仁世医院、泉州培元中学。近来,又发现聂派教会礼拜寺一座。所有这些都反映了泉州与世界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

怀圣寺,怀圣寺光塔-第1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摩尼教(明教)

摩尼教传人泉州始于唐代。会昌年间泉州已有摩尼教秘密活动,但因摩尼教处于非法地位,故改名明教,并与民间巫术结合,逐渐改变了原来摩尼教的性质,而成为民间驱鬼除魔的民间宗教。

晋江市罗山乡苏内村的华表山麓的草庵明教寺,是唯一保留至今的元代明教寺。不知道张无忌是否在其中呢?

那么为什么说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我觉得有以下三点:

怀圣寺,怀圣寺光塔-第2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是宗教门类齐全,名寺古刹众多。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上海上交通发达,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摩尼教、日本教、拜物教等多种宗教和发源于中国的道教曾相继在这里传播。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许多雄伟瑰奇,建筑艺术精致独特的宗教活动场所,造就了许多闻名海内外的宗教人士,也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物胜迹,成为泉州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为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至目前为止,全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14个单位中,与宗教有直接关系的达11处之多,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的46个单位,宗教占23个。因此,泉州被佛教称“泉南佛国”,被道教称为“闽南蓬莱”。

二、是历史悠久,蕴含深厚。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泉州不仅是众多宗教的聚集地,也是各种宗教较早传播的地区。延福寺、元妙观是福建省最早建造的佛、道寺观之一,随着岁月的推移,佛道两教更有很大发展,全市有名称可考的佛寺达600余座,道教宫观岩洞也达几百处。伴随“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跟随其后的天主教、摩尼教、基督教、印度教、日本教、拜物教也相继在泉州传播。这些宗教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泉州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不少寺庙、宫观在海内外有着重要影响。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现存于市区的清真寺是中国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中国十大名寺之一,还有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高徒三贤四贤埋骨之地灵山圣墓,至今都是海内外穆斯林景仰、朝拜的地方,现存300多方伊斯兰教石刻占全国同类石刻三分之二以上,成为稀世瑰宝。位于晋江市的摩尼教石刻遗址,是一座驰名中外,全国独一无二的摩尼教遗址。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国内罕见,很有特色的如位于清源山的老君岩道教雕像,耸立于开元寺内的东西两座佛教石塔,以及众多印度教、拜物教等多种宗教的墓碑和石刻的珍贵遗迹。泉州四处皆是宝,宗教胜迹遍地是,游览泉州的宗教名胜古迹,就好比来到“宗教大观园”。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外专家和游客观赏、研究的文化珍品,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怀圣寺,怀圣寺光塔-第3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是海外渊源密切,对外交往频繁

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泉州古称刺桐港,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由于,海上交通发达,泉州先民足迹遍及台湾、东南亚、日本以及欧美等地,并在异国他乡繁衍生息。目前,祖籍泉州的海外华侨和台港澳同胞的总人口达1600万人以上,其中祖籍泉州的汉族台胞就达900万人口。泉州先民离乡出外谋生,同时也将宗教信仰带到异国他乡,并逐渐建造寺观供奉。至今,晋江龙山寺在台湾廨院达441座,台湾98座清水祖师、500多座妈祖庙、200座富美宫、200多座保生大帝庙宇等许多寺观都是从泉州分炉过去。此外,泉州还有众多寺庙、宫观以及乡土神祇传入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中,供奉泉州乡土神祇的寺庙宫观到处可见,他们都认泉州寺观为其祖庭。由于泉州是“三胞”的主要祖籍地和“神缘”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各国侨胞和台港澳同胞来泉探亲,旅游观光,宗教文化交流,进香谒祖者络绎不绝,与泉州交往合作日益密切频繁。目前为止,泉州己接待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万人次的客人,宗教文化已经成为泉州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以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多元文化广融博纳,历经千年积淀,形成了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宗教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宗教在历史渊源,地理位置、文化成份,对外关系等方面极具特色。

泉州为啥有那么多寺庙?

对于泉州宗教文化的描述,出自宋代理学家朱熹之口的“此处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我想再贴切不过。

宋元时期,泉州是着名的世界大港。在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国人把他们的宗教信仰传来泉州。于是,在泉州这片土地上,既有中国的古老道教、汉化的佛教,又有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中亚的摩尼教等等,它们各自走着既相同又不相同的沧桑之路。

我喜欢泉州的老城区,经常会在周末的午后,约上好友一起走走逛逛。在老城区转悠,自然而然会路过很多寺庙。虽然我算不上虔诚的教徒,但路过寺庙,我还是会进去看一下。我喜欢寺庙里那种静谧的氛围,有让人静下心来,内心平和的力量。

在泉州,寺庙最集中的应该是南俊路——百源路——涂门街一线。

位于南俊路的承天寺,又名月台寺,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公元957-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素有“闽南甲刹”之称。

宗教:佛教

往南走一段,是位于百源路上的铜佛寺,又名百源寺,始建于明崇祯七年,因供奉清顺治年间铸造的铜佛16尊而著名,近代高僧弘一法师两度在此挂锡弘法,题匾“铜佛古寺”。

宗教:佛教

在涂门街不长的几百米路上,有着府文庙、清净寺、关帝庙三个不同教的寺庙。

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宏大,文化内涵丰厚,是东南地区名闻遐迩的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宗教:儒教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的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清真寺。20世纪90年代列为“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这句800多年前朱熹撰写的楹联简短直接地揭示出隐藏在繁华古港风姿之后的泉州人最真实的市井生活状态。

泉州是一个神明“密度”极大的地方,佛教、道教及伊斯兰教等宗教信仰在泉州的昌盛不用赘言。仅民间信仰神明和宫庙的数目就足以令人砸舌。统计出在泉州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间信仰宫庙有6000多间。

泉州的宫庙大多“挤”在旧城区古巷众多的民居之中,门庭狭小却从不冷落,三两个守庙的老人,四五邻家的猫狗,七八个新蒸的碗糕,氤氲的香火中永远夹杂着挥之不去的烟火气息和人情热度。

不论是来自其他省份,还是番邦异国,泉州人对神明如同对待朋友,秉持着“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原则,这或许就是这么多的神仙愿意在泉州“安家”的原因

泉州的民间信仰体系庞杂,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崇拜(如天公、土地公)、庶物崇拜(如虎爷、床母)、人物崇拜(如关帝、孔圣人)、护卫神灵(如城隍、行业祖师)、乡土神(如青山公、保生大帝)以及鬼魂崇拜(如普度公、池王爷)几大类。

泉州民间神明中不少产生于福建本地,陶孝妇(虎夫人)、郭洪福(广泽尊王)、万巧娘(万仙妃)和李文愈(灵应祖师)均因孝顺长辈、善待里人而受到后人尊奉。通远王和随后取代其他地位的妈祖,对这两位海神的信仰甚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重要的精神支柱。

标签: 怀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