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盘水自称是贵州第二大城市?
感谢悟空邀请回答,为什么六盘水自称是先州第二大城市?
其实六盘水成为贵州第二大城市是有事实依据的,并非空穴来风。只不过是现在六盘水没落了,被很多城市超越。一说起贵州第二大城市,现在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可能是遵义,但其实放在以前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非六盘水市莫数。
只不过是六盘水和遵义两个城市中,一个是曾经辉煌,一个是现在辉煌,但是两个城市放眼全国仍然落后,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跟我来了解一下六盘水曾经是怎么发展成为贵州第二大城市,又是如何没落的。
六盘水市在改革开放之初成立,刚成立时,下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取三个特区的第一个字字,因此得名“六盘水”。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产业的重工业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钢铁工业基地,素有“江南煤都”美誉。“三线”建设以后,资源型经济成就了六盘水三十余年的辉煌。当时的六盘水有多辉煌?西南地区大部分的打工人都去过六盘水,参与了六盘水的建设和发展,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崛起。
在以前,云贵川一带很多人都往六盘水去打工。然而,随着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加剧,让六盘水经济发展迎来了“寒冬”。全国各城市经济如同春笋般崛起,贵州也不例外,当年靠着各种资源起家的六盘水一步一步从“神坛”跌落,在贵州被很多地区超越,如今GDP更是才1500亿元左右。
归根结底,六盘水市的没落,还是因为六盘水市域太小,资源枯竭之后难以转型,造成经济停止不前。
但六盘水当年的辉煌在老一辈人的心中是无法磨灭的,因此还会有人记得六盘水在贵州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盛况,所以才会有人把六盘水称为贵州第二大城市。
然而30年河东,40年河西。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六盘水就渐渐没落了,人口流失严重,经济收入下滑。时至今日,贵州省的第二大城市已经不再是六盘水而是遵义了。
不是六盘水自称是贵州第二大城市,而是在“三线”建设时期直到改革开放,六盘水都是名副其实的第二大城市,成立地级市的时间也是除了贵阳最早的,遵义都晚很多年。
六盘水是贵州继贵阳之后成立的第二个地级市,是整合了毕节地区的水城特区、兴义地区的盘县特区、安顺地区的六枝特区合并而来的,六盘水的车牌是贵B,一般车牌能用B来开头,都是省内除了省会城市发展最好的城市才能拥有,比如广东深圳、江苏无锡、浙江宁波等。
那么六盘水是如何兴起和转型的呢?
国家的大力支持,国家煤炭工业部、铁道部、冶金工业部、建材工业部、交通部、水利电力部等部委集中全国及贵州、云南两省十几万职工和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援六盘水。
六盘水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称,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它是随着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对贵州西部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和国家重点建设而兴起的,当时六盘水交通体系比较发达,有贵昆铁路、内昆铁路在此交汇,作为攀枝花钢铁基地的煤炭供应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是三线建没的重点地区之一。有六枝矿务局、水城矿务局、盘江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水城钢铁(集团)公司、水城发电厂、盘县发电厂、水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六盘水煤矿机械厂等大中型企业,想想曾经的六盘水市多么的辉煌。
如果你要真正地了解六盘水过去的辉煌,就要实地去六盘水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听听老年人讲讲故事,三线建设时期的画面就会映入你的脑海,也可以去三线建设博物馆,建设者们用“不想爹不想妈,挖不出煤不回家”的英雄气概,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也许有很多东西能够触发你的灵魂。
随着资源的枯竭,国家对环境保护得严苛,原有的工业体系已经不再适用,转型是六盘水唯一的出路,转型的痛苦是人才的流失,经济的发展缓慢,毕节、遵义经济总量已经甩开了六盘水,就连黔西南州、黔南州也超过了六盘水。
说起六盘水,我们都不会陌生,很多人都会想到“中国凉都”,说其是贵州的网红城市也不为过。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六盘水夏季特别凉爽,因此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了一个“中国凉都”的称号,又因曾连续多年入围全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更是因为近几年连续举办多届国际马拉松赛而被外界所熟知,名气名噪一时。其实,地处贵州西部的六盘水本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工业城市,但如今却能够以旅游的形象而被外界所熟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标签: 六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