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游记,缅甸游记作文

ysladmin 17 0

《马可波罗游记》闻名遐迩,可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撒谎,他到底来没来中国?

我是午间读书客,我来回答。

马可波罗当然没有来过中国。

恰好过年期间在家读了一遍这本书,我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缅甸游记,缅甸游记作文-第1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是由威尼斯战俘马可波罗口述,另一个比萨战俘记录的一部游记。在当时欧洲没有印刷术的时代这本书风靡一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高晓松老师把它比作是《三国演义》和《鹿鼎记》的合体,上述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全书充满了奇幻色彩,马可波罗本人太多的奇遇,以至于非常不真实。

缅甸游记,缅甸游记作文-第2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马可波罗在书里称自己是一品大员,深受忽必烈依仗,但却说太子阿木尔是忽必烈的儿子,这就明显是错误了,实际上阿木尔是死去的太子真金的儿子,忽必烈的孙子。还有中国史料没有记载过马可波罗这个人,这是非常奇怪的。相应的其它的西方人如利玛窦,汤若望等就有详尽的记载。所以,马可波罗不可能如他书中所说,取得这么大的政治成就,应该是吹牛。

其次,据考究其它译本,马可波罗记载的中国城市名称用的都是波斯语,而不是当时在中国使用的汉语,蒙语等,而且记录的城市仅限于商业城市。所以推测,马可波罗是来中国做过生意或者听其他来中国做生意的人讲的游记,然后转述。他所描述的中国城市街道是由石头铺满的,这明显是欧洲城市的特点,中国石料不足,用的是夯土。马可波罗也没有记载中国城市的教堂,清真寺等宗教建筑,而偏重于商业的繁华,游记有明显的商人游记色彩,不像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的政治人物的记录。

最后,书里记载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间,元帝国在与窝阔台汗国内战,而交战区是马可波罗的必经路线,书里面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记录,显得非常奇怪。有趣的是,欧洲人曾经组织了一万人的爱好者沿着书里记载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路线重新走过,事后百分之六十的人不相信马可波罗真的走过。所以这也排除了马可波罗以一个商人身份来过中国的可能性。

缅甸游记,缅甸游记作文-第3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马可波罗游记》是一部有趣的充满了奇幻色彩的历险记,读起来还是很有趣的 但不可当做真实史料。

我是午间读书客,喜欢请关注@午间读书客

十月份去缅甸旅游要注意什么?

最佳旅游季节

  缅甸仰光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半年晴朗,半年多雨,气候宜人。10月至2月是最怡人的时节,不过春夏之交去,可以赶上当地的建军节和五月节,丰富的民俗活动可以让人大开眼界。

  仰光位于亚热带,拥有肥沃的土壤,气候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分別为较热的季节(三月至五月,热季温度维持在平均33度),下雨的季节(六月至九月)及较涼爽的季节(十月至二月)。

  住宿

  到缅甸旅游,主要的目的地是仰光和曼德勒,所以住宿也是在这两个城市,自从缅甸的旅馆业民营化后,仰光的饭店和旅社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价格竞争的非常激烈。市区内有很多价格合理的饭店和旅馆,饮食和交通都十分便利。

  去缅甸之前,请在网上预订好酒店,中文网站里请用好巧网,海岛模式很适合国人,在确定行程后用它预订酒店特别省时间,不用看繁琐的攻略信息和游记,因为它本身提供的信息就很全了。

  网络

  现在的缅甸并不像几年前攻略写的那样难上网,很多餐厅都有免费WIFI提供,点上一杯美味的饮料(1000kyat左右)就可畅享WIFI了,很多旅馆也提供免费WIFI。网吧则遍地都是,上网约500k/小时。

  饮食习惯

  虽然缅甸烹饪法受到了印度、泰国和中国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因自己独特的做法而出名。缅甸美食的最大特色是酸,其次是辣和油,总体而言味道不错。缅甸奶茶是红茶加炼乳,很多国内游客很喜欢。

  不过卫生问题还要看选择的餐厅。建议带消食片、止泻药等。

  货币兑换

  缅币单位是KYAT,缩写为“K”,读作(jia)。当地主要是使用缅币,也可以用美元,中缅边境可以用人民币。缅币的汇率上下浮动很频繁,每天的汇率都有所不同。去缅甸需要携带美金,机场大厅里的银行可换当地的缅币。缅甸银行业欠发达,民众通常购买黄金保值而避免将钱存入银行。因长期受西方金融制裁,缅国内金融服务滞后,大多数商业贸易及个人采购实行现金交易。最常用的外币为美元、欧元。美金要新的、没有折叠过的、上面没写字的,在国内银行换时可提出这些要求。人民币在当地基本没用处,当地住宿、门票、机票要付美金,大巴和其余零散花费使用缅甸的货币,打车则都可以使用。欧元也可以在缅甸兑换。

  治安问题

  缅甸大城市的治安不错,在全民信教的佛教国家,这里的人们善良、淳朴,犯罪率很低,很少发生抢劫偷盗之类的事情,但是出门在外还是建议贵重的物品一定要保管好,最好随身携带。

标签: 缅甸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