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仙镇大捷,岳飞的500背嵬军大破10万金兵,这是真的的吗?
朱仙镇大捷的背景是,1140年7月,岳飞率领岳家军一路北上,先后取得郾城之战、颍昌之战的胜利。之后岳飞进军朱仙镇,兵临开封附近,并以五百骑兵打败金兀术的十万大军,取得朱仙镇大捷!这么一场大胜仗,但其实可能是后世编造的胜利。
岳飞有一子名叫岳霖,而岳珂就是岳霖的儿子。岳珂一生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岳飞的材料,从而写了许多有关先祖事迹的著作,比如《金佗粹编》、《桯史》等。而所谓的朱仙镇大捷,就出自《金佗粹编》之中的记载:
“先臣独以其军进至朱仙镇,距京师才四十五里,兀术复聚兵,且悉京师兵十万来敌,对垒而陈。先臣按兵不动,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奔还京师。”
后来元朝编修《宋史•岳飞传》时,也采用这段文字记载,“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
岳飞在北伐过程中,取得战役的胜利后,都会第一时间向朝廷上奏,同时宋高宗还会对岳飞下达一些手诏。岳珂在编写《金佗粹编》的时候,将这些手诏、捷奏全部录入。比如《复颖昌捷奏》、《郾城北并垣曲捷奏》,说的就是颍昌之战、郾城之战。但在这些手诏、捷奏中,没有一件涉及所谓的“朱仙镇大捷”,也就是说连岳珂都没有提出直接的证据来证明朱仙镇大捷的存在。
不靠谱的是,这位默默无闻“骁将”居然率五百人打败了十万金军,敌军主将还是能征惯战的金兀术。
按说如果是真实的,这位将官肯定会留下姓名,如果是岳云、张宪、杨再兴一类的战将,传记里肯定会大书特书。
《宋史。高宗本纪》里记载的当时南宋军队的胜仗有二十多场,其实都是规模很小的骚扰战,因为金兀术的主力在顺昌,而只有顺昌保卫战被称为大捷,而且位列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
岳飞的颍昌之战,郾城之战宋史都有记载,而唯独没有朱仙镇大捷。
一场没有”骁将”名字,没有歼敌数量,而只是”大破之”,这种文字游戏一类语言,怎么让人相信真实存在。
我们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在宋朝文人的待遇是最高的,或者说是我国历史上文人待遇最高的朝代,这文人待遇高了,写东西的人就多了,因此宋朝的一些传说也多,但都是假的,比如说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杨家将里面的绝大部分都是子乌虚有的东西。比如说穆桂英,佘太君等等,根本就没有这些人,而所谓岳飞传中的岳飞的描述,很大一部分也是假的,但岳飞本人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他也是非常爱国的,这点不容置疑,他也不是什么逃跑将军,只不过岳飞仅仅是一个战术家而非战略家,岳飞只顾着自己和金军打仗,却没有考虑到国家的实力,如果宋朝听从岳飞的建议。让岳飞直捣黄龙府,恐怕南宋的半壁江山都葬送了,照顾最后杀了岳飞,却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江山,从战略意义上说。南宋的这个做法是对的。
所以综合起来说,岳飞确实是民族英雄,他也非常爱自己的国家,也很能驰骋江山率兵打仗,但他缺少政治头脑,他劝赵构立太子就是极不明智的表现,也显现了他政治理念上的弱项,但说他是民族英雄,我想还是不过分呢。
也正是岳飞这种爱国的热情,后人对他十分推崇,我们所熟知的满江红实际上并不是岳飞写的,而是后人以岳飞的名义来写的,从这点上可以看出人们对岳飞的一种尊敬。
这就是我对岳飞的看法,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如何。
标签: 朱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