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陵园,施耐庵陵园在哪里

ysladmin 16 0

兴化各村村名的来历?

兴化市有许多有趣的村名,这些村名有些来源于历史事件,有些则与地理环境或地方特色文化相关。以下是一些兴化市村名的来历:

“兴化”这个地名本身有着古老的来源。据考证,唐初就已经有“兴化”这个名称了。据说,兴化县治初名“楚水”,后名“昭阳”,这是根据当时的地方特色文化命名的。

“沙沟”的村名来自于当地的地理环境。这个地方处于泄湖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河岸两侧沙质土壤,适宜种植沟花(一种豆类植物),沟花盛产于汉唐时期,因此得名沙沟。

施耐庵陵园,施耐庵陵园在哪里-第1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安丰”的村名则来源于历史事件。据传,唐肃宗时期,安禄山反叛,攻占了这座城市,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平定安禄山的将士,就将这座城市命名为“安丰”。

“昭阳”的村名也与地方特色文化相关。据说,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后属楚,为楚国名将昭阳的食邑所在地,时名昭阳。

“施家桥村”的村名来源于古村落类地名文化遗产。《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大文学家施耐庵的故乡就是这里,有着施耐庵陵园、施家桥古村落、水浒文化以及水乡民俗等特色文化资源。

施耐庵陵园,施耐庵陵园在哪里-第2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边城村”的村名则与历史事件有关。元朝末年,张士诚率领义军在攻打泰州途中,曾在此构筑土城御敌,因该地处在与元军对峙的前哨地区,故名“边城”。

“老阁村”古称陵亭镇,是古兴化县四大名镇之一。它位于兴化城南18公里处,处于兴化、江都、高邮三县(市)的交界处,是块风水宝地。

这些村名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理环境特色。

施耐庵陵园,施耐庵陵园在哪里-第3张图片-九五旅游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兴化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兴化名胜古迹——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故居,位于江苏省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坐北朝南,前后两进,有正屋坐南朝北房3间,另有门楼、小书斋、厨房各一间。故居内陈列郑板桥生活用具及郑板桥书画复制品,研究郑板桥的资料等等,堂屋条台上立有一古铜色郑板桥全身塑像。1983年全面修缮。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馆基本陈列为“郑板桥生平及艺术成就”。 陈列“昭阳郑氏家谱”、板桥老人的遗物、7种版本的《郑板桥集》、板桥墨迹的复制品和照片以及有关的研究论著、资料和剧本、金石、传说故事等。

翻墙黛瓦,兰竹萧萧,庭院清幽。整个故居建筑简朴典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故居为粉墙灰瓦,面积虽不大,倒可暂避喧嚣。院中信步,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回响。

兴化名胜古迹——兴化四牌楼

兴化四牌楼为全国仅存的三座古四牌楼之一,上悬四十七块彰显兴化贤人功德的匾额,表达历代人们对七十五位兴化名人景仰。

兴化四牌楼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年的悠悠岁月,四十七块匾额彰显着上自南宋开科第一,下迄民初仁寿之征,越五个朝代兴化籍历史人物七十五位.

史料记载,四牌楼曾两次被毁。第一次被毁在1796年,嘉庆元年的一场大火,康熙二十三年知县张可立重修。第二次被毁是1966年“文化革命”的疯狂年代,主体建筑被拆除,大部分匾额被肢解,那砸不烂的几根石柱至今仍深埋在小南门补锅塘的旧河沿下。

1990年,兴化人民政府在原址之东北重建四牌楼,与博物馆浑然成一体。重建的四牌楼,四十七块匾额除一块旧匾、六块仿旧外,其余四十块分别由我国当代四十位大书法家题书。兴化四牌楼不仅成为文化厚重的历史文物,而且成了集当代中国书法大成的艺术的瑰宝。

兴化名胜古迹——施耐庵陵园

施耐庵陵园位于江苏省兴化新垛镇施家桥东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为中心,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

标签: 施耐庵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