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要和周围环境相融合,那怎么看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和蓬皮杜艺术中心?
融合即对比。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一种辩证关系。两种事物的融合,本质上是承认其区别,在此基础上强调一些共同点。两个不同的东西正是要通过一定程度的对比,在差异中寻找共识,从而实现融合。两个相同的东西,是无从谈起和谐地融合的。
作为人工环境的建筑,与其周围的环境条件,存在本质的区别,同时也必然体现出一些共性。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是任何实际建设的方案必然具备的属性,可以说只要在设计中运用了周边环境的条件,就是在将建筑融合于环境之中,这是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优秀的建筑创作所追求的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相和谐或相协调,在手法上有很多选择,对比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对比意味着新的建筑具有自己不同于周围环境的个性,这是新建筑存在的意义;对比也意味着新建筑于所处的特定环境有关系,这是新建筑的立足之本。在卢浮宫和蓬皮杜项目中,这种对比是在回应建筑新功能的要求,也是对历史建筑的最大尊重,它们与周围古代建筑的形象是如此的不同,正如它们要解决的问题、要提供的功能与古代有着多么巨大的差异。建筑形象的处理上,要强调共性,回应周边环境中的视觉元素,也有许多高明的手法可以选择。追求融合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模仿,尤其不能理解为模仿周围建筑的风格。
是的,建筑设计的一个要点就是要和周围环境相融合。对卢浮宫来说,“金字塔”式入口改变了卢浮宫几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筑群一直比较分散的弊端,参观者可以从这里直接去自己喜欢的展厅。这座“金字塔”不仅具有功能性,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我们很难想象如何设计一个与中世纪宫殿相符合的博物馆入口,而贝聿铭则通过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玻璃“金字塔”来解决这一问题,游客通过“金字塔”联想到古代的艺术,提前进入参观状态。这座“金字塔”设计别致、简洁、明快,极富现代感,为卢浮宫增加了耀眼的光彩。
蓬皮杜艺术中心因为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蓬皮杜艺术中心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巨大的建筑,它需要展现代艺术独特的活力与激情,因此它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不需与博堡大街的其它建筑相互动。蓬皮杜中心建筑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将柱子、楼梯以及管道清出户外,使得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主设计师罗杰斯说“建筑物应设计得使人在室内和室外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的性能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就广义而言,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也可以说是代表了现代建筑中“重技术派”的作品。
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并与我互动!
在蓬皮杜中心看到这幅画,觉得挺有意思的,不知是谁画的怎么鉴赏?
去年夏天,我去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时候,那里正在举办一个回顾展,精选了1905年至1965年六十年间的50件现当代艺术的代表作。这50件代表作的第一件,是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的一幅布面油画《奢华、宁静与欢愉》(Luxe, calme et volupté)。
你看到的就是这张画。
1904年夏,马蒂斯和家人去法国南部地中海小城Saint Tropez度假。他请老朋友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帮他租了一套房。西涅克是法国新印象画派和点彩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马蒂斯很欣赏他的创作风格。
在Saint Tropez,马蒂斯租的房子紧挨着西涅克的桅楼别墅。他在那里住了两个多月,和西涅克畅谈艺术,交流心得。回到巴黎后,马蒂斯用点彩画技完成了这幅《奢华、宁静与欢愉》。画面上的人物正在海滩上休息,有野餐的,也有刚从海里游完泳,在岸上整理头发的。
这幅画运用了红和绿、黄和紫等互补色的色点,这些色点互相碰撞、互相渗透,虽然看起来完全脱离真实感,但却明亮、灵动,有很强的表现力。画面中,对人物处理也只是勾勒了简单的轮廓而没有透视立体。
这幅画参加了1905年巴黎独立艺术家沙龙展,被认为是标致野兽派开端和马蒂斯创作黄金时代开端的画作。
《奢华、宁静与欢愉》,这个标题取自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的诗篇《旅行的邀请》中一句:在那里,一切皆为秩序和美,奢华、宁静与欢愉。(Là,tout n'est qu'ordre et beauté, Luxe, calme et volupté.)
1905年,西涅克花了500法郎买下这幅画,并把它悬挂在桅楼别墅的餐厅里。1982年,西涅克的家人将这幅画捐赠给法国政府。
标签: 蓬皮杜艺术中心